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榕溪阁

宋代张栻

寒溪澹容与,老木枝相樛。
其谁合二美,名此景物幽。
太史昔南骛,於焉曾少休。
想当下榻初,清与耳目谋。
品题得要领,亦有翰墨留。
我来访遗址,密竹鸣钩辀。
稍令旧观复,还与佳客游。
树影散香篆,水光泛茶瓯。
市声不到耳,永日风飕飕。
所忻簿书隙,有此足夷犹。
平生丘壑原,如痼不可瘳。
虽知等喧寂,终觉静理优。
更思濯沧优。榕根浮小舟。
张栻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6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鹦鹉灭火

南北朝刘义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挂冠

唐代李瓘

古云学古斯入官,我见学易而官难。
平生透破梦觉关,本来面目只儒酸。
吾亲不侍若为欢,不如归去卧林间。
殿前三策沥忠肝,多谢皇恩天地宽。
戏衫卸下白衣还,扁舟飞过子陵滩。
前修亦有逋与抟,圣世与之俱空闲。
何物种放太厚颜,山鬼移文伐其奸。
此行无复出闽山,休音息影谷之盘。
今朝酾酒酹雩坛,便向钱塘门挂冠。
有手须搴龙衮衣,有头须叩九阶墀。
有口须读离骚词,有腹须饱商山芝。
有身不愿挂绿皮,笑问此身到何之。
石室山之颠,重湖水之湄,
陶公云乐夫天命复奚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珥渎单老(一作宅)

唐代戴叔伦

毫末成围海变田,单家依旧住溪边。
比来已向人间老,今日相过却少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西题东湖

唐代曹松

凿出江湖思,凉多□□间。无风触微浪,半日□秋山。
客袖沙光满,船窗荻影闲。时人见黄绶,应笑狎鸥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植侍御

唐代姚合

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谁知陇山鸟,长绕玉楼飞。
风雨依山急,云泉入郭微。无同昔年别,别后寄书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警

宋代孔平仲

大材耻衒耀,深智甘蒙晦。所以德业新,闇然日光大。

一时师教谊,百世仰风裁。岂比迷识人,恃能多自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中诸君子携歌者过饮草堂醉后赋此 其二

明代佘翔

何来白眼客,樽酒共留连。词藻凌三晋,风流恰七贤。

蝉声消暑气,山色带秋烟。况有何戡在,酣歌五柳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 其十二

明代李昌祺

閒心只与静相宜,醉似疏狂醒似痴。除却看山看水外,是非荣辱不曾知。

张栻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