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1647篇诗文
南桥昏晓人万万,北邙新故冢千千。自为骄奢彼都邑,何图零落此山颠。
不知虚魄寻归路,但见僵尸委墓田。青松乐饮无容色,白骨生苔有岁年。
地久青松摧为薪,天长白骨化为尘。碧山明月徒自晓,黄居闇室不知晨。
汉家城郭帝王州,晋国衣冠车马流。金谷青春珠绮舞,铜阶碧树玉人游。
云起清盈骄画阁,水堂明迥弄仙舟。始忆断歌催一代,俄悲长夜历千秋。
秋枫至兮冬雪明,春两息兮夏云生。墨池沙枯通草蔓,妆楼瓦尽向林倾。
古箧重书宜笔迹,路台鹤胃若弦声。不信草经延暮齿,惟求青史列虚名。
呜呼哀哉洛阳道,相思相望蓬莱岛。玉颜晖晖并是春,人发青青未尝老。
星帘捲兮月窗开,镜花摇兮山树回。仙衣窈窕风吹去,雨盖霏微舞绕来。
与君携手三山顶,如何冥寞九泉台。
良田遗子孙,勤俭躬耒耜。牙签积高架,进修饰行止。
书窗竹径中,高举远朝市。皋比坐明师,几席罗弟子。
清虚见真心,静默臻妙理。济济青衿翔,振振忠贤起。
竹花缀嘉实,雏凤徵斯美。
退之倔强迁揭阳,道经衡山爱青苍。逸群骏气不可禦,顿尘初控青丝缰。
朝云偶开岂有意,妙意放浪高称扬。我生少小善诗律,读之坐令身世忘。
朅来结友本上座,南游私喜初心偿。橘洲看雪已清绝,更棹野航浮碧湘。
忽惊万峰上云雨,走栋飞檐云雨旁。知谁凭栏俯落日,跳丸一笑千岩光。
紫金鸡含一粒粟,磨塼作镜传遗芳。小庵自披慈忍服,十方普熏知见香。
巉巉玉骨撼不应,但诵妙偈声琅琅。只今般若台前路,过者拳拳加敬庄。
我寻遗迹恍自失,譬如一苇航渺茫。三生为扫坐禅石,往事令人思建康。
绍隆佛种有神足,九旬妙义谈汪洋。当年以法施穷乏,无数珠玑曾斗量。
而今但有楼观好,再拜顾瞻空涕滂。我公王事获胜践,自谓此乐非寻常。
情高赋诗亦感慨,十年出处何明详。竹轩莫凉暑雨过,风檐把玩情激昂。
初如冰轮涌东崦,漻漻云幕方高张。俄如奇兵出不意,铁衣雪刃森堂堂。
细窥如春在花柳,芳心皱眼开包藏。魂惊豪气立毛发,风樯驾浪奔龙骧。
韵如玉色映晴昼,清如碧瓦粲晓霜。适如醉乡识归路,醇如烧春浮玉觞。
意公前身是太白,醉貌宜披云锦裳。芳津浣匙饭云子,美液浇齿尝琼浆。
吾闻高辞殆天得,宁论结发翰墨场。酸寒鸟迹无足道,坐令藉湜仆且僵。
皆言笔端有五色,不然古锦缠肺肠。夜阑掩卷耿不寐,空庭曳履心彷徨。
譬如三伏黄尘道,坐令炎燄欣清凉。又如病鹤长侧脑,仰看千仞孤鸾翔。
嗟余胆大亦欲和,韵险恍疑登太行。何时坐隅乞诗藁,襟量悬知容攫攘。
吾恐斯文将断绝,长哦披发下大荒。儿曹乃欲犯矢石,洪钟何异施莛芒。
公如珠玉在渊石,荣辉草木皆煌煌。读其诗律似仙曲,不杂人间笙与簧。
我非赏音空叹息,拟欲学之嗟未遑。遥怜与僧登绝顶,意适暗惊人世忙。
诗成气焰如项籍,叱吒千人谁敢当。自嫌白发世不要,万回歌舞聊佯狂。
盘珠岂有影迹露,雾豹不欲文彩彰。那知湘上偶邂后,气岸欣逢许子将。
霜鬓须面一破笑,城隅古寺眠閒房。心知贵贱不同调,且复抵掌谈江乡。
□□暇日陪杖履,对公岂敢谈文章。兹游正类羊叔子,湛□与山俱不忘。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