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偈二十四首 其十九

宋代释守卓

大圆鉴中同结社,一微尘里共安居。释迦弥勒无门入,不到到者真丈夫。

大丈夫汉,撩著便知来由,不为分外。若更拟议踌躇,何啻云泥万里。

所以道十五日已前点即不到,十五日已后到即不点。

且道点即是,不点即是。长因虎啸风生处,记得龙吟雾起时。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1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凤栖梧

清代顾翎

满架凉阴遮翠幄。松鼠行边,数点藤花落。一抹晚云垂树角。

赭霞微衬湘痕绿。

倦倚纱窗人睡足。小扇风轻,蛱蝶和烟扑。帘外忽闻声簌簌,雪猧戏惹秋千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杜侍郎坐上得彝字

宋代释居简

春事三分二分了,策勋淑景还宜早。野桃官柳嫌春少,却笑上林莺易老。

岂知老干空斗南,七八千岁春酣酣。无人闻此不大笑,有口只与庄生谈。

金钟大镛在东序,瑚琏陆离杂雕俎。歌工在列乐在悬,更复明堂须柱础。

一枝老我苕水湄,煮字不充亭午饥。丹崖苍壁信手题,咏歌事业铭鼎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古四首 其三

宋代汪藻

昆山有璞玉,外质而内美。惟其不自衒,故与顽石齿。

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在玉庸何伤,惜君两足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驱车复驱车

明代孙一元

驱车复驱车,起拂车上露。
愿作车后尘,逐君车轮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天慧寺登高迟家伯修黄平倩不至

明代袁宏道

苍色满诸峦,如何独自看。閒僧四五众,丈石两三盘。

白额题高冢,红衫度远栏。北风浸骨冷,端不似秋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赴德清税

明代刘基

镜湖木叶落,震泽水波生。凫雁冲人起,笙歌送客行。

盐津鱼罟集,乘屋茧丝明。王税随时足,吟哦待太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

宋代范仲淹

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昊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谷悴。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络纬吟

元代陈颢

梧桐叶黄风露清,槿花篱落莎鸡鸣。花间叶底振双羽,夜凉何处无秋声。

秋声嘈嘈断还续,非丝桐兮复非竹。冰茧春缲槛外车,寒机晓转窗前轴。

贫家少妇魂梦惊,起来搔头向月明。南邻北舍悄无语,听此凄凉泪暗倾。

去年养蚕抵作赋,一丝不得添襦裤。破衣无絮过残冬,儿女啼寒双肘露。

今年二月卖新丝,卖丝得米充腹饥。荒居萧条生理薄,冬来依旧寒无衣。

红楼女儿好颜色,银甲弹筝按商拍。满身罗绮倩人扶,十指何曾亲纺绩。

秋宵沈沈更漏迟,牙床醉枕珊瑚欹。芙蓉花娇殢春梦,耳边那暇听莎鸡。

莎鸡年年报秋节,岂识人间欢怨别。人间欢怨可奈何,一笑长歌醉明月。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