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13篇诗文
君侯粤中产,羽林忠孝门。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
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
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
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
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
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
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