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都尉古剑

唐代白居易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咏物 写剑 讽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是一柄冷冰冰、暗幽幽的古剑,铸成以来,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
那白色的剑光可掩日月,那紫色的剑气上冲斗牛。
有一位客人想借来观赏,只因剑主珍爱它,不敢请求。
在玉匣中它清澈发亮,好像澄明的秋水止而不流。
最珍贵的宝物自有它的本性,那份精纯和坚刚,并世无俦。
虽然可以使它一寸寸地折断,却不能使它化作绕指弯柔。
希望它让正直的人士大快心意,将用它来斩断奸臣的人头。
不希望它被用来报复个人小怨,在半夜的时候去刺杀私仇。
劝你使用时务须谨慎,不要让神兵利器为你而抱愧蒙羞。

赏析

  白居易的讽喻诗,善于运用变化万端的比兴手法,塑造各种真实的受迫害者的艺术形象,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现象,因而这些诗不少成为反映现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名篇,《李都尉古剑》就是其中一首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这首诗所运用的比兴手法是很高明的,通篇只借用一把李都尉古剑作为描写对象,但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意思极为明确,虽然着墨不多,而出语却纡徐委婉,具有无穷转折之妙,耐人寻思。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可分三个层次。从开始至“ 秋水澄不流”八句主要是表现古剑外表的不同凡俗。首句写“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是用“寒黯黯”三字描绘古剑寒光闪闪,灼烁不定的形态,刻画剑的不凡,不从剑的锋利入手,而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前后,即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7-119
2、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1-23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四

明代顾清

城上青山绕凤楼,朝回无事日寻游。白头相望沧江外,冷落西风二十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宋代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诸公饮海棠下因赋韦陶体二首

宋代员兴宗

相与饮花下,饮极人自歌。
有酒不共尽,奈此春光何。
翻愁白日短,勿厌红树多。
树多尚云可,红落无停柯。
万象悬悲端,归卧山之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五 减省卫从

明代祁顺

都台深且严,卫从有恒职。减裁自今兹,惟以节财力。

源洁流必清,表正影斯直。百僚自师师,不动声与色。

虽云事一端,亦足观盛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草

明代倪岳

新草如茵散不收,绿杨阴里大堤头。村村早食争挑菜,处处春耕乐饭牛。

刺眼尚看荆棘茂,多情偏忆蕙兰幽。可怜此夜池塘梦,一寸心藏万种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海月岩

明代何潜渊

万里无风浪似平,古岩先映月华明。客舟不有波涛险,乐向中流自在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九

清代范当世

每念山东友,惟看海上云。几人仍绿鬓,万里寄回文。

霜木垂垂下,风花故故分。直须连夜饮,莫使百忧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绕佛阁

清代朱祖谋

绀烟敛霁,香外梵歇,颓照萧寺。珠露飘蕊。惯催俊侣年年贳春醉。

画阑再倚。谁料素约,和恨难理。残酹沾地。夜深定有秋魂暗惊起。

蠹壁字零落,细数词流空百辈。何况故人伤高当日泪。

总冷透西风,邻笛凄异。断鸿知未。有一样西堂,孤坐无睡。

绕花阴、梦痕如水。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