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怀

明代文徵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三十年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怎么老了还跑到官场里受束缚。
我时常梦到雨天去五湖划小舟,现在却在秋天离乡万里,感叹衰鬓如蓬。
远志出了山便成为小草,神鱼失去水便会被沙虫所困。
直到白头才被朝廷征召,可我无法像东方朔那般诙谐调笑自遣。

注释
麋鹿踪:喻隐居生涯。
若为:为什么。老去:作者出为翰林待诏时已五十余岁,故云。樊笼:喻官场,出自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湖:向来说法不一,这里应泛指吴越一带湖泊。
扁舟:小船。春梦:春日之梦,喻作

创作背景

  公元1521年(正德末年),文徵明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当时他已接近五十岁。但进入翰林院,又被姚涞、杨维聪等人所轻,曰:“我衙门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文徵明三年后即辞归。这首诗即是他待诏翰林时自嘲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汤一介,文怀沙学术顾问.历代古诗鉴赏 下 全新校勘珍藏版:中国书店,2011.07:931
2、 周啸天著.宋元明清诗词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2:293-294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前半生浪迹江湖的自由生活和为名爵所累的矛盾;后四句写做官后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诗本愤世,但作者从自责出仕切入,谦和温婉,用典贴切,如同己出。

  “三十年来麋鹿踪”一句概括了文征明前半生浪迹江湖的生活。苏轼贬黄州作《赤壁赋》云:“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这种生活虽不富贵,但有淡泊自甘,闲适自在之乐。“若为老去人樊笼”一句则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他已经应试得官职,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强加,说明诗人人世出仕之心未泯;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若有所失,想起像是背道而驰似的。显然,待诏翰林的文征明,这时已是悔恨代替了如意。觉得“老去人樊笼”,是办了一件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8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下偶作

唐代薛能

零雨沾山百草香,树梢高顶尽斜阳。
横流巨石皆堪住,何事无僧有石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四

宋代程俱

向来霜秋句,俯仰岁一终。人间有寒暑,方外无穷通。

青青千丈松,不改冰雪容。坐阅蒲与柳,飘萧随雨风。

寒松老益高,蒲柳老益衰。流萍况无蒂,复与飞蓬期。

却扫计不早,出门欲何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龙归院一绝借壁间韵

宋代廖刚

门外青山玉作围,沟塍连络稻田肥。多惭薄宦辜猿鹤,一换星霜始一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德久和韵以予请外之力预为怅然再用前韵

宋代许及之

已是于思去复来,自惭无补效涓埃。粗官只合供烦使,昭代惟须急异才。

名士不应诗作祟,诸公方拟管吹灰。且容一舸江湖去,庐阜烟萝锁碧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龙门诗十二首·乾元寺

宋代韩维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瀛海喜其绝句清远因口号数诗示九成皆寔意也 其六

元代张翥

赛娘十五解新声,杨柳腰肢怯啭莺。好写潘郎胡十八,教伊传唱满京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鸥汎

宋代周密

苕边鸥汎处,净绿昼愔愔。老柳花狼藉,新秧水浅深。

烟生遥岸白,云过半溪阴。容与归桡晚,闲莺相棹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刘子伦

元代郭钰

庐陵周恺文章伯,语语谈君不易得。嗟余终日走风尘,到今未睹真颜色。

闻君早岁抱奇节,胸中磊落太平策。玉龙霜冷光欲飞,苍隼秋高影孤掣。

交游四海多才杰,自合贡之天子阙。綵笔题诗衡岳云,画船挝鼓西湖月。

衣冠王谢自风流,宾客秦黄最超越。往年仗剑奋忠烈,战袍红溅猩鼯血。

草檄未吐陈琳词,种柳已近渊明宅。酒酣气涨漱天风,一声长啸层崖裂。

登山临水憺忘归,听雨看云颇愁绝。茫茫世事应难测,英雄莫遣头空白。

寒尽春生刬雪霜,海阔天高排羽翮。何当携手铜驼陌,蓬莱群仙朝帝侧。

醉浥溟波鲙六鳌,老怀浩荡从君说。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