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沈下贤

唐代杜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追忆 怀人 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沈下贤所唱的诗,谁能够和得上?他旧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遍地形迹难寻了。
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怀高洁。

注释
沈下贤:沈亚之(781~832),字下贤,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元和间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后贬为南康尉。是著名文学家,工诗善文,尤长于传奇小说。
斯人:这人,指沈下贤。清唱:指作诗。和:指和诗。
草径:杂草丛生的小路。苔芜:青苔遍地。不可寻:找不到,指沈下贤旧居遗迹。
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贤旧居所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作者杜牧任湖州刺史,在经过沈下贤曾居住过的小敷山时有感而作此诗。沈亚之善作传奇小说。他写的传奇,幽缈顽艳,富于神话色彩和诗的意境,在当时别具一格。李贺、杜牧、李商隐对他都很推重。故诗人杜牧作此诗以表达他对沈下贤的仰慕。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2、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赏析

  首句“斯人清唱何人和”,以空灵夭矫之笔咏叹而起。句中用一“清”字,使此诗意境的清迥拔俗与文辞的清新秀朗一齐写出。全句亦赞亦叹,既盛赞沈下贤诗歌的格清调逸,举世无与比肩;又深慨其不为流俗所重,并世难觅同调。

  沈下贤一生沉沦下僚,落拓不遇。其生平事迹,早就不为人知。当杜牧来到沈下贤家乡吴兴的时候,其旧日的遗迹已不复存留。“草径苔芜不可寻”,这位“吴兴才人”的旧居早已青苔遍地,杂草满径,淹没在一片荒凉之中了。生前既如此落寞,身后又如此凄清,这实在是才士最大的悲哀,也是社会对他们最大的冷落。“清唱”既无人和,遗迹又不可寻,诗人的凭吊悲慨之意,景仰同情之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四两句,就从“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湖乐 嘉兴

清代龚翔麟

落帆亭下换花船。柔橹轻于箭。三塔红窗霎时见。

过城弯。

南寻长水村偏远。马王塘去,稻香蟹美,秋水碧黏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立春后数日,盛寒不出,因赋鄙语,

金朝段成己

摆脱浮名尽自闲。人问万事一蒲团。归田老去方知乐,行路今来始觉难。山雪盛,草堂宽。客床辗转若为安。甫能望得春消息,一夜东风特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希颜裕之赋乐真竹拂子

金朝秦略

觅个龟毛抵死难,直教击碎钓鱼竿。世人不用生分别,信手拈来总一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捷报 其二

明代黎民表

翩翩朔气引戎旌,回望阴山斥堠平。用尽黄金饷边塞,几人曾为取龙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大司马文峰陈老先生东归 其二

明代霍与瑕

西北天柱倾,东南地维拆。日月代盈亏,寒暑互因革。

世界无员满,达观乃不惑。古哲有真言,顺应无留迹。

行乐且行乐,清江漱寒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桥谣

明代陆深

一挥千黄金,不如一石梁。江水险不测,人命薄于霜。

南州十月水涯降,临流不渡愁褰裳。家住江水北,市在江水阳。

朝渡给薪米,暮渡携酒浆。有时浪急石齿齿,对面千里空断肠。

东邻周封君,有子登玉堂。一朝发私帑,波面流虹光。

方车结驷若坦道,石可泐,德难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丁巳夏日送石琴北上感赋 其二

清代李光炘

名世徒虚耳,休言王者师。清樽辞旧雨,梁木坏多时。

尔我中年后,兵戈未了期。相逢问军旅,俎豆亦何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杜尚书赴行在

宋代吴渊

龙德刚中道学优,洛中夫子尔同流。暂辞天府安边阃,又属轺车返帝州。

万里长城唐李绩,百年勋业汉留侯。明朝回首秋江上,泰华岩岩天际头。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