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草宫怀古

唐代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隋炀帝已经再不可能见到,宫里的芳草却和旧时一样逢春而长。
仍是和昔日宫女们罗裙一样的绿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着楚人。

注释
春草宫:宫殿名,隋炀帝于扬州所建十宫之一。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内。
君王:指隋炀帝。
罗裙色:代指草的绿色。见芳草而忆罗裙,以其同色也。
楚人:江都旧为楚地,故称当地人为楚人。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1122页

赏析

  此诗前两句发出昔人不可见而春草依旧的感慨;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全诗从芳草春色入笔,以景写情,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在首句发出“君王不可见”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答。昔日豪华的楼台亭阁,现在只能看见茂盛的“芳草”在“旧宫”废墟中迎着春日疯长着,“芳草”是作者在诗中展示的最显著最明亮的可见物,这是紧扣诗题“春草宫”而来的,“芳草”二字不仅仅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驻扬州时所作,为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至公元768年(大历三年)春之间。   

参考资料:

1、 (唐)刘长卿著,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上、下册),中华书局,1996年07月第1版,第322页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二十五

魏晋佚名

举酒待相劝,酒还杯亦空。愿因微觞会,心感色亦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一二

宋代释居简

色不是色,菜花黄梨花白。声不是声,紫燕语黄莺鸣。

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手却是馒头。洞里春光浑不惜,一时流入武陵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戊午生朝和居厚弟五绝 其四

宋代刘克庄

灵龟曳尾防钻壳,老蚌潜光怕剖珠。史笔久无两龚传,画家曾有二疏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赵表之送梅并诗次韵四首

宋代张嵲

绿蓓繁时春欲暗,晓霜浓处信初来。
今朝消息南枝露,知是微阳九地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县尹相公平寇策勋赋诗为颂

明代林弼

国步艰难际,边陲俊杰生。将门馀旧泽,相阀蔼新声。

骐骥驽骀屈,鹍鹏羽翼成。将军年尚少,令尹职先荣。

溪北甘棠树,江东细柳营。循行及野邑,团练合农兵。

南徼惊尘起,西林杀气横。霜袍当自表,云阵每孤征。

士畏条侯令,民知司马名。指挥秋色动,谈笑瘴氛清。

落日喧笳鼓,西风捲旆旌。归舟无薏苡,吟担有黄精。

保障安黎庶,勋庸答圣明。愿言崇令德,佳谶叶承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钱舜举松溪待渡图为姜司谏题 其二

明代杨士奇

槿篱茅舍水村幽,林彩山光积翠浮。空使行人愁望渴,隔溪閒却木兰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星岩

明代张嗣纲

天开洞府亦奇哉,白石磷磷磊欲颓。一线羊肠通紫砚,三龛象迹现如来。

云封药蔓迷樵径,风送荷香入酒杯。尘境不如仙境好,可堪民力竭楼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日本杂事诗 其十九

清代黄遵宪

九州地脉阻昆仑,裨海环瀛水作门。圆峤方壶虽妄语,分明世外此桃源。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