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

  

创作背景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刘怀荣.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12-313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咏得神仙诗

南北朝阴铿

罗浮银是殿。
瀛洲玉作堂。
朝游云暂起。
夕饵菊恒香。
聊持履成燕。
戏以石为羊。
洪厓与松子。
乘羽就周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 风雨归庄圆

明代陈霆

石田茅屋。老去安耕读。门外春风芳草绿。容我倒骑黄犊。

前村风雨催归。垂杨吹断柔丝。两手按翻箬笠,一身抖乱蓑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张明府子环考绩荣封册

明代胡应麟

百里歌声奏管弦,三台驰疏达甘泉。椿萱日永高堂上,桃李云蒸大邑前。

灿烂冠裳龙阙下,飞扬纶綍凤池传。中朝屈指思良骥,极目黄金照海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怀八首 其六

明代欧大任

洛下鸣珂半弭貂,上书多入紫宸朝。五都任侠贫偏剧,三辅论才老未招。

赋后风生云梦猎,楼前月忆广陵潮。何人不有图南翼,只道鸾凰在赤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蟹

宋代李之仪

泉泓石蟹如乌头,一种为类太微生。此地逢君宜见假,才方入手便横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

宋代张炎

野色一桥分。活水流云直到门。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醉里教儿诵楚文。
隔断马蹄痕。商鼎熏花独自闻。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月白枝寒雪满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安访古十首 其一 石镜

元代张昱

临安山中古石镜,曾照钱王冕服来。天遣紫苔封裹后,等闲不许别人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二首 其二

清代林则徐

偕老刚符百十龄,相期白首影随形。无端骨肉分三地,遥比河梁隔两星。

莲子房深空见薏,桃花浪急易飘萍。遥知手握牟尼串,犹念金刚般若经。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