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富贵不能淫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

古汉语知识

一、一词多义

1.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表假设)——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2.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冠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名词作动词用)——明·魏学洢《核舟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到

赏析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针锋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时兴

唐代窦群

夙心旷何许,日暮依林薄。流水不待人,孤云时映鹤。
濛濛千万花,曷为神仙药。不遇烂柯叟,报非旧城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孙莹京监擢第归蜀觐省

唐代刘长卿

适贺一枝新,旋惊万里分。礼闱称独步,太学许能文。
征马望春草,行人看暮云。遥知倚门处,江树正氛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半走笔酬寿翁 其二

宋代张孝祥

二年尘土堆中坐,一到南楼眼暂开。风静江平留不得,待教黄鹄送诗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小金山宝陀寺

明代许炯

鳌峰独立障中流,弹压江南十九州。槛外鱼龙时变化,岩前松桂自春秋。

烟波浩荡闻渔笛,台阁参差识蜃楼。此去蓬莱知不远,天风吹上木兰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十一 海棠花

明代王世贞

帘幕沈深白日长,一枝娇艳占流光。轻盈着雨难禁态,缥缈萦烟欲断肠。

全似太真初起睡,微输合德有生香。昌州应是施龙脑,莫怪当年刺史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

清代丘瑟如

高树嘶蝉秋已半。昼长人静香清。栏花难记旧时名。

蕉心分绿影,桐叶送秋声。

独坐焚香空悄悄,远山一带初晴。晚凉池馆乱蛙鸣。

望中垂柳断,水上暮云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 寄远

清代吴芳

东风吹就雨廉纤。慵将针线拈。暗愁多半上眉尖。

残灯和泪添。

罗帐冷,髻鬟偏。无言且独眠。欲凭清梦到君边,谁知梦也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霜二首

宋代欧阳修

天云惨惨秋阴薄,卧听北风鸣屋角。
平明惊鸟四散飞,一夜新霜群木落。
南山郁郁旧可爱,千仞巉岩如刻削。
林枯山瘦失颜色,我意岂能无寂寞。
衰颜得酒犹强发,可醉岂须嫌酒浊。
泉傍菊花方烂漫,短日寒辉相照灼。
无情木石尚须老,有酒人生何不乐。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