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裛(yì):沾湿。
颦(pín):皱眉。
尊:同“樽”,酒杯。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极浓。在临别之际一声“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语,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后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愿去去千里烟波”,连用两个“去”字,也是为了突出他心头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复杂
参考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17篇诗文
呜呼吾武子,天乎夺何速。潇洒锦绣肠,秀润琅玕腹。
出口论世事,好语惊拙目。孝友式里闾,急难骇僮仆。
曩于建业都,共庀主人属。但不同姓氏,何翅如手足。
一日不晤对,尺简频往复。中夜怀清姿,有梦堕脩竹。
时予悼伉俪,感尔念鳏独。别去几岁华,亦闻悲壶俶。
同病心相怜,异县情愈笃。我欲托以妹,子不鄙其族。
两穷忽相值,一家有馀睦。去作建安县,振彼七闽俗。
岂不化彊梗,元不用鞭扑。邑人歌载途,当路荐联牍。
彼守何坚忍,于民能迫促。二年甘不考,百谪宁忍辱。
子方困吏鞅,妹忽沦鬼录。入户悲方缠,出门湿如束。
骏足不受羁,盐车宜折轴。讣来忽收书,痛甚不容读。
未令吾母知,可闻尔母哭。人生会有终,汝死冤乎毒。
吁嗟先大夫,艰难脱荒服。衣钵自桐乡,生涯去巴蜀。
清德诚可种,石田不能粟。尔母今在堂,何以供水菽。
尔弟独当户,何以资耕筑。三儿须教训,一女待鞠育。
自愧贫多累,未能分薄禄。近拟乞州麾,因用致家塾。
此愿未吾遂,有身莫渠赎。所居读书岩,旁依紫逻曲。
忆昔曾同登,相期共结屋。今晨何为者,昨梦不可续。
平生乐哉丘,终焉埋此玉。虽遣奠刍陈,不及墓草宿。
呜呼吾武子,临风泪盈掬。
友人区启图黎孺旬黄逢永黎美周邝湛若诸子念予远行日过握别酬谢二章 其一
古人不同时,今日不同调。嗟我二三子,携手共言笑。
彼捐缟带赠,此用琼瑶报。不辍匠石斤,时动伯牙操。
岂伊形迹徇,声气实感召。而我忍言迈,悠悠涉远道。
感彼双文龙,临风发长啸。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