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6篇诗文
朱明戒夏令,大火次南国。温风有增响,旱云多异色。
宵眠惕朝旭,旦坐望夕昃。伊郁不可聊,恬旷何由得。
静胜昔尝解,神昧今始惑。如何平生怀,未建古人则。
感物百虑作,遗生群动息。抚中俄有契,履运似无即。
单生忌外彫,张子患内逼。幸是捐心累,终然谢通识。
郊畿品名泉,玉泉乃第一。由来天上味,茗笈未殚述。
支流分小勺,甘冽疗宿疾。君住玉山西,茶香销永日。
见我啧啧称,一啜或过七。我本二泉人,几载绾京秩。
诗肠枯似藁,谈口胶如漆。著屐拟寻山,十约九仍失。
咿轧小车来,隔巷疲驴叱。携将春瓮月,贮此幽人室。
虽无竹炉煎,沙缶松涛溢。新凉回角枕,清味蕴缃帙。
归梦到山房,僧来话禅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