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217篇诗文裳织新云锦,交寻旧布衣。荆蛮九鼎重,岭海一官微。
心事渊明是,天时伯玉非。谈高方谔谔,调古独巍巍。
亦有兰为佩,能无简绝韦。灌缨东涧水,访旧北山薇。
老我家何在,颠风鹢退飞。袜头常反著,车辙每殊归。
但觉乌仍好,端知骥可睎。草中同臭少,爨下赏音稀。
煮字徒相饷,忘言合见讥。牛腰繁卷轴,蚌腹欠珠玑。
重借言如史,轻因鼠发机。毳云甘寂寞,华衮借光辉。
鸡肋初无取,云斤不足挥。楼宽长挂榻,月好许敲扉。
踵息宁乖众,心声愿听希。李虽嘲杜瘦,孟不与韩违。
末路宜多助,孤军伫解围。载驱惭款段,忍负镂金鞿。
别子又春杪,幽怀谁与欢。返复事远途,缭绕如理绵。
家山虽入眼,尚疑隔晨烟。破闷得子诗,鸣鸡还到船。
追随日苦短,容易悲长年。犹能共一辙,植足临天旋。
下泽政有味,万户自我捐。唯有不舍心,常如俯奔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