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清代厉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秋夜 怀人 孤独 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注释

赏析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风景奇绝,仿佛连风露也不一般,词人不禁情动于中,提箫吹奏。接着,词人笔锋一转,集中写吹箫的音响效果:“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箫声飞扬于夹岸连山之中,引发各种自然声籁,在山中到处出现。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着星光,天水相映,万籁齐鸣,甚至把睡着的鹤也惊醒了。“孥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在词人所乘船附近,忽然传来船桨拨水的响声,原来是夜渔的老人,已经收网归去

  

创作背景

  康熙六十年(1721年)秋,词人拜访友人,夜过桐庐七里滩时创作此词,借以记述所见所感。   

参考资料:

1、 朱惠国 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21-222
2、 王洪主 编.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08月第1版:935-937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2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君咏 其一 魏郑公

唐代高适

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

道光先帝业,义激旧君恩。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中祥符朝会五首 其三 三举酒用《庆云》。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惟帝佑德,卿云发祥。纷纷郁郁,五色成章。奉日逾丽,回风载翔。

歌荐郊庙,播厥无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华亭十咏 其八 陆机宅

宋代唐询

旧谍传遗趾,悠然历祀深。人无令威至,门异下邽箴。

谷水当年溜,昆山昔日阴。鲁堂那复见,丝竹若为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笛续短笛引

宋代耶律铸

长笛短笛有指的,清浊有气亦有质。李谟吹笛动长安,㝢内竞推为弟一。

笛声断绝续者谁,得许云封继其迹。落梅宛转折柳声,不止飞砂将走石。

石裂云穿天亦惊,哈龙许云封怨笛。云封烟锁不可开,直至如今吹不得。

有客手把昭华琯,未应旷代无人识。什袭天然希世珍,尤当祇自私珍惜。

会须奇宝吐奇声,邪秽气随声荡涤。静寻白雪引流风,拟写幽情聊自适。

遂据胡床弄秋月,萧条万籁沈凝寂。凡奏一叠十二节,每发一声累九息。

流韵寥亮入太清,袅袅馀音游八极。但闻天外鸾凤鸣,岂知海底鱼龙泣。

高迁亭化为灰烬,平阳坞久生荆棘。揄扬天下之至音,非为俗聋惊结习。

伶伦嗟咏愿从事,列和怅然寻屈膝。武昌老人请易业,洞庭老人还自失。

欲俪清歌妙入神,惜无李白生花笔。孰知时尚紫云回,屡变新声延化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贤隐山寺

明代欧大任

松下禅林偶一攀,秋风摇落武阳关。景宗凿岘今何处,士雅投戈尚有山。

袅缀白云金塔上,茏葱佳气石幢间。西来贤首开精舍,只记祇洹半偈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堤上閒步二首 其二

宋代李之仪

暖风轻蹙浪花浮,留滞江城愧谢悠。吟苦空多屈原恨,赋残犹剩庾郎愁。

渐因卜筑投归鹭,聊托潺湲习戏鸥。可笑粗官杀风景,满船丝管载凉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龙岩 其三

宋代蒲宗孟

人言道士隐深山,九炼丹成去不还。乳溜滴成华盖座,犹疑真相在岩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月二十日送姜侍郎南游

元代朱德润

京城花雨晓沾沾,陌上红娘已浴蚕。无奈金鞍少年客,携将春色过江南。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