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代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写人 抒怀 感慨

赏析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公元773年(唐大历八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霖铃·清晨凝伫

金朝长筌子

清晨凝伫。见风云济,及作时雨。阴阳协顺空中,为甘露、山泽敷布。点点如膏利益,洗灭妖氛,四海澄素。造化天地神功,扰扰浮生几人悟。乾坤美泽恩沾溥。胜娑婆、此价应难买。滋生万物荣苏,增瑞庆、兆民歌舞。五谷丰登,庶事康宁,遐迩安固。感上下和睦无为,敬礼玄元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可大以诗留别词甚怆然再赋答之

明代游朴

轩轩韶举灿新霞,南望匡庐结思赊。此去汉廷谁折槛,向来侠士失朱家。

尊前白雪流春唱,城上乌栖咽暮笳。曲断凄清回首处,满天风色起杨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雪

明代李梦阳

老健裘能著,寒吟雪故行。袖承花数出,履蹴霰求声。

飘即诸山压,填应四海平。久知三白贵,吾巳十年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肆

明代晏铎

半幅青帘柳外斜,瓮头春色泛桃花。
遥思昔换金龟处,知是长安第几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言集句十首 其七 早春江行夜泊寄忆豫章诸游好

明代卢龙云

一路经行处,波澜动远空。乱山春霭里,残漏雨声中。

风俗因时见,心期此夜同。人分千里外,忍对百花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商水连尉同年

宋代祖无择

场屋相知最有情,去年同试便同荣。
神仙名籍轮梅福,典册文章滞马卿。
泣玉泪收休积恨,掷金词在蔼新声。
公卿好致归台阁,莫遣徒劳浩叹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漏迟 重示已生

清代周之琦

旧弦催怨轸。十年前事,翠凋红陨。幻影分明,忆得镜签香润。

当日啼莺梦远,更此日、啼鹃声近。愁绪引。与君原是,一般长恨。

绣帷仿佛尘凝,叹锦字谁传,彩鸾芳信。病枕叮咛,有约再生重认。

待说韦郎絮果,又怕见、潘郎丝鬓。清泪忍。安排半衾眠稳。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