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升平。不对床几载,便尔出门行。两地离怀,全家活计,中宵心绪交萦。
况又是、长空雁叫,一声声、送与旅人听。春草吟哦,冬烘潦倒,秋夜飘零。
最苦雨窗风幕,共药炉茗碗,独客凄清。松径犹存,蒲帆无恙,归欤百事都轻。
只奈我、暮年乞食,为啼饥、弱小总牵情。那得儿时书味,重课寒镫。
沈昌眉(1872~1932年) 字眉若,号长公,芦墟镇人,少年丧父。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兄弟昌直发起建立分湖文社,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在《南社丛刻》上发表诗文。昌眉在黎里小学任教时,与张应春父亲张鼎斋同事。本世纪20年代,昌眉到吴江师范任教。民国17年(1928年),柳亚子营造张应春烈士衣冠冢,昌眉出力甚多。20年,昌眉弟子集资印行《长公吟草》,柳亚子作序,纪念先生60寿诞。日军侵占吴江时,到芦墟杀人放火,沈宅被毁,沈昌眉的生平著作焚毁殆尽。现仅存《南社丛刻》中的部分诗文和《长公吟草》。► 18篇诗文
忠门郡城东,陈氏培世德。一老发已苍,诸郎眉总白。
屋南规义塾,去家才咫尺。教养酬初心,经营阐嘉绩。
蔡君忠惠孙,于焉正师席。吟诗思不凡,讲学亦已力。
野叟闻弦歌,里人慕矜式。浇风自此袪,古道今可即。
余生遭时艰,来作忠门客。因缘此相值,一见如旧识。
松阴六月寒,海水一天碧。谈交臭味同,避俗烟埃隔。
追随岂不好,聚散或难必。共惟忠惠公,文章在简册。
勖君良匪他,愿言绍先泽。
沈昌眉(1872~1932年) 字眉若,号长公,芦墟镇人,少年丧父。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兄弟昌直发起建立分湖文社,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在《南社丛刻》上发表诗文。昌眉在黎里小学任教时,与张应春父亲张鼎斋同事。本世纪20年代,昌眉到吴江师范任教。民国17年(1928年),柳亚子营造张应春烈士衣冠冢,昌眉出力甚多。20年,昌眉弟子集资印行《长公吟草》,柳亚子作序,纪念先生60寿诞。日军侵占吴江时,到芦墟杀人放火,沈宅被毁,沈昌眉的生平著作焚毁殆尽。现仅存《南社丛刻》中的部分诗文和《长公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