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清珙
钁头添铁屋头悬,健即锄云倦即眠。红日正中黄独熟,甘香不在火炉边。
清珙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46篇诗文
梅花集句 其一六二
金朝:李龏
闰年春过后,众树碧光鲜。已瘦梅枝影,关心又一年。
挽邹咏春师
清代:黄锡朋
徘徊日暮早还辕,病里寒衾梦九阍。每为故君哀蜀魄,忽传仙尉殉吴门。
西园翰墨皆泡影,南国蘼芜有泪痕。悟彻彭殇更何憾,只凭幽郁动乾坤。
忆江南(二首,与本调不同)
五代:冯延巳
湖南使还留辞辛大夫
唐代:刘长卿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
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
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
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买花
明代:戚继光
细雨霏微春又深,买花声度绿杨阴。劳人不会东风意,分得红桃似赤心。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其二
宋代:梅尧臣
自昔称王谢,于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书史辛勤学,文章苦死论。都然莫施设,恨向九原吞。
芳草渡/系裙腰 其二
宋代:张先
主人宴客玉楼西。风飘雪、忽雰霏。唐昌花蕊渐平枝。
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
惊晓日,喜春迟。野桥时伴梅飞。山明日远霁云披。
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
渔家傲·杨柳风前香百步
宋代:晏殊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