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遂成长句

唐代罗隐

往岁酂侯镇渚宫,曾将清律暖孤蓬。才怜曼倩三冬后,
艺许由基一箭中。言重不能轻薄命,地寒终是泣春风。
凤凰池涸台星拆,回首岐山忆至公。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庭湖

唐代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长与岳阳翻鼓角,
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校猎

明代刘璟

生平常慕肉飞仙,马上论文佩两鞬。昨夜梦成孤枕上,满窗明月思蘧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状元古井

明代张一旸

泉出寒甃古,用汲汝为霖。榭亭额片玉,村舍著镂金。

书堂留隐迹,学士解缨簪。几多怀旧事,潺湲助鸣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归 其十七

明代申佳允

城角高楼起,清辉眺碧寥。凌风堪拂袖,凭槛任横箫。

放浪浮鸥屿,艰危悟鹿蕉。旱蝗千里赤,三径已萧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谈思永以唐张祜题惠山诗勒石重街小洞之闲与诸弟同赋

明代顾道淳

山屐逶迤萧寺西,一支藤杖漫相携。涓涓泉响聆幽洞,细细莎深认故溪。

胜迹不随今古变,物情只觉去来迷。昔贤留咏归何处,却喜新碑勒旧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丈自滁穆丈自魏贻诗见慰罢官走笔呈谢并抒近况 其一

明代王世贞

闲门久矣雀堪罗,忽有双珠拂暮过。阴德总输于氏远,交情终比翟公多。

数拳地借包山色,一曲天留镜水波。在昔相思须命驾,可能携手问烟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羞墓诗

宋代周邠

当年一弃会稽侯,大墓烟芜锁别愁。惆怅不逢郎衣锦,至今粉骨尚含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邵君 其二

元代方回

我能容物天容我,容足元消地几多。结莫逆交聊尔汝,闻无义语勿谁何。

飘零踪迹因循惯,冷淡光阴苟且过。人世政如蚕食叶,百年谁办茧成窝。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