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投宋大夫

唐代李栖筠

十处投人九处违,家乡万里又空归。
严霜昨夜侵人骨,谁念高堂未授衣。

李栖筠

李栖筠(719年-776年4月16日),字贞一。赵郡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中期名臣,中书侍郎李吉甫之父、太尉李德裕之祖父。大历七年(772年),入朝任御史大夫,有“赞皇公”、“李西台”之称。代宗欲拜他为相,但因顾忌元载而止。李栖筠郁愤成疾,于大历十一年(776年)病逝,年五十八。册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后加赠司徒。有文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景祐常祀二首 其一 太祖配位奠币用《定安》。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翕受骏命,震叠群方。侑祀上帝,德厚流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宝应寺

宋代曾季貍

檀心素面水沉香,一架清阴满院凉。
莫道春归无觅处,春归却在赞公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南宪使卢学士移病归颍舟次武昌辱问不肖姓名奉寄

元代揭傒斯

我本耕牧竖,结庐章江涘。微生属休明,世尚犹典礼。

惊飙卷飞辙,寥落从此始。三年江汉春,万事随逝水。

既昧理生术,复惭游方旨。岂无青山归,亦有桑与梓。

何为苦留滞,眷眷存君子。君子谅不然,东皋毕耘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沈茂玄大使录示令亲所寄诗韵就寄 其二

明代郑真

三月春深问若何,看花应怪落红多。骚坛屡扫堂堂阵,仙馆频听踏踏歌。

已见良材成杞梓,更闻嘉好叶松萝。天涯谁念瀛洲客,梦逐扁舟过浙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源有汪王祖齐司马墓及王庙庙后有绿照亭有石洞用故侍郎朱大同先生韵示同游仁里诸宗人

明代程敏政

千载吾王此旧都,登源流水绿成湖。断碑丘垄收云气,长剑风尘忆壮图。

山隔游亭闻绿照,云封仙洞似蓬壶。联镳英俊来应惯,路转峰回不问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送常守陈正同应之还朝)

宋代蔡伸

解绂朝天,满城桃李繁阴布。彩舟难驻。忍听骊歌举。
协赞中兴,圣意方倾注。从今去。五云深处。稳步沙堤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雨三首 其一

宋代吴潜

古佛炉前一炷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君实姚黄玉玲珑二品牡丹二首 其一

宋代范纯仁

洛城花美四方归,独有姚黄得见稀。曾入黼闱参近侍,分明新染赭黄衣。

李栖筠

李栖筠(719年-776年4月16日),字贞一。赵郡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中期名臣,中书侍郎李吉甫之父、太尉李德裕之祖父。大历七年(772年),入朝任御史大夫,有“赞皇公”、“李西台”之称。代宗欲拜他为相,但因顾忌元载而止。李栖筠郁愤成疾,于大历十一年(776年)病逝,年五十八。册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后加赠司徒。有文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