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873篇诗文器远无近用,弦歌只暂娱。从来赵魏老,或为滕大夫。
昔时武城宰,其人骨已徂。牛刀发新硎,夫子辄惊吁。
向侯本学道,与世疑阔疏。拥紬听衙鼓,庭下一事无。
不为赫赫名,诡众以自殊。催科虽云拙,于今乃贤欤。
夫子傥无言,黑白共一区。家有治县谱,不饮常晏如。
棠阴决民讼,松间读我书。飞蝗避境土,野鹤驯阶除。
堂上盛宾客,不减陈赵予。新诗播京邑,异世乃同途。
振辔若登仙,身轻衣六铢。云间候飞驭,君驾何时迂。
步花阴,满园春色飘零。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转入荷亭。
坐无聊、起看画障,行还倦、闲拨炉薰。暗觉声喧,微窥影乱,映门一线露罗裙。
双扉启、缟衣翠袖,相簇度银屏。霎时见,虚窗雪艳,素壁霞明。
细看伊、莲随步起,果然兰并肌芬。脸盈盈、疑开蛤帐,腰细细、堪试香尘。
腻发盘云,修眉偃月,珊瑚一颗蹙朱樱。擎桨处、春纤如削,浑是玉雕成。
临别去,流波回觑,障面笑狂生。
恰霜天,正旅怀初恶,旧恨叠罗巾。忽展乌丝,密添綵线,贻来朱履殷勤。
屈指算、梅开将近,问个侬、何事久依人。楚馆休眠,秦楼莫踏,絮絮叮咛。
欲识相思情味,只粉痕香捻,绡泪朱分。咄汝黔娄,凄凉荡子,怎能消受针神。
莫道是、魂销妆阁,天涯荒草更销魂。料尔一分憔悴,记取腰身。
东风吹面,又等閒春色,三分过二。欢事难期花易老,莫放阑干閒里。
怨极书空,愁来说梦,旧曲还慵理。春云无恙,林莺休诉憔悴。
遥指一角飞檐,百年裙屐,盛江家亭子。韦杜风烟天尺五,销得流光如水。
经醉湖山,笑人鱼鸟,自惜登临意。小桃红绽,嫣然知向谁媚。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