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 其五 寿游参政

宋代李曾伯

岷峨寿佛东来,手移斗柄春寰宇。经纶事业,诗书流出,时为膏雨。

载采三阶,炳丹一念,雍容枢辅。望岩廊风范,扬休山立,真汉相、殆天与。

国步时当如许。赖明堂、倚空一柱。苍生引领,整齐中夏,奠安西土。

多士相期,直须无愧,范韩文富。且梅边一笑,春风祝公,寿介东鲁。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9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

先秦刘向 撰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题林灵素画像

宋代佚名

当日先生在市廛,世人那识是真仙。只因学得飞升后,鸡犬相随也上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蜀与崔先生话东洛旧游

唐代李洞

王屋峭难名,三刀梦四更。日升当地缺,星尽未天明。
度雪云林湿,穿松角韵清。崔家开锦浪,忆着水窗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皇甫宾客

唐代白居易

闲官兼慢使,著处易停轮。况欲逢新岁,仍初见故人。
冒寒寻到洛,待暖始归秦。亦拟同携手,城东略看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乙卯十九首 其十一

明代范景文

减俸劝施收几斛,沟中或可存遗骨。青州富守亦何人,苦口属告我良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张大参知睿父擢江右廉访四律 其二

明代胡应麟

朝看纶綍下宸旒,千骑传呼簇上游。帝命西江移斧钺,人从南国望轩輶。

能无丽赋誇滕阁,剩有雄章压沈楼。惆怅双溪溪上月,胡床遥夕梦风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中种竹歌

明代徐宏祖

香山仙子孤山癖,爱种梅花向明月。花香月色两空濛,更借琅玕点幽碧。

带雨遥分前浦云,当窗漫凿峰头石。移来细细记南枝,种去萧萧映香雪。

移时雨候种时晴,透岭披峦重月白。初照挥锄若有神,再照清标次第出。

一株新栽鸾凤翮,两株对舞蛟龙立。三株四株几十株,影摇星斗天文坼。

一锄一杯月倒吸,一株一醉风生腋。当年何数竹林閒,此日真成君子宅。

罗浮梦杳翠凝裳,湘水魂清玉为骨。尚忆骑鹤崆峒游,翻恨中无此香色。

撇却手中九节筇,和云好共此闲植。他年酒醒竹成林,分向瑶池配丹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居顾山柬寄望亭亲友

清代吴启

扰扰兵尘遍里闾,天心未许患消除。鱼盐小市堪容足,桃李幽溪拟结庐。

东郭先生闲隐几,西园公子赋离居。莫辞莺脰湖波远,好趁花时一访予。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