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929篇诗文
浊醑一觞歌一曲,人生两事亦云足。来日苦短去日多,有酒不饮欢不歌。
吁嗟人生奈乐何。床头有金瓶有粟,终日忧生犹不足。
侬今不饮有何欢,侬若不歌便当哭。生不必逢李太白,亦不必逢贺知章。
今人岂必古人让,不见西良俞季郎。季郎胸中一物无,斋头黄卷与青壶。
閒来对酒发长咏,歌罢墙头又自沽。不署苦吟先生,不狎高阳酒徒。
季郎自用季郎法,咽喉长润腹不枯。长鲸一吸千江水,老蚌一喷万斛珠。
醉来不蘸张颠发,百番溪藤信手涂。季郎不苦胡为乎,世间清福须人享,瓶罂有材亦有量。
老而材寿酒性悭,我对季郎空技痒。冷斋无事学枯禅,冻盎梅花兀相向。
叹众生,根器殊,明珠容易没泥涂。烦恼炽盛,觉树焦枯,爱河淹溺有谁扶。
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有智人,早觑破。丧休吊,得毋贺,浮云片片空中过。
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相恋相嫌结不休,火坑地狱同时堕。
不远离,大是痴,火里生莲能有几。超然高蹈,世外求师。
为明正眼,削发披缁。非览胜以为乐,非立异以为奇。
非慕长生面不老,非贪天福而自怡。只一句:生何来兮死何去。
彻底未明,现前无据。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
因此上,废寝忘食,穷思极虑。已拚了死灰不燃,谁知道,心坚石穿。
如贫得宝,似渴逢泉,毫端世界广无边。观音势至,文殊普贤。
始信得与佛齐肩,一灯分与万灯传。嬉笑怒骂,煞有机权。
脱尽诸方□五味,惮英灵欲到此,莫吝草鞋钱。
唤作拒霜,传来添色,秋深独自鲜妍。正黄花渐落,梅蕊将先。
东风寂寞江上,算亭亭、素质堪怜。何人相过,一杯酹我,便已醺然。
谁道宿酒全捐。竟桃花人面,掩映门前。比妆慵青镜,静女娟娟。
错疑昨夜莹妆粉,染胭脂、追步红莲。肯争春色,待他睡醒,又是明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