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1篇诗文晓云生岭端,遮日成清阴。炎氛遽辟易,兴逸安能禁。
仙宫风尘表,高高百千寻。石路上曲折,健足犹难任。
绰约两仙子,双鬟坐沉吟。巫觋意何许,门窗藤蔓深。
樵叟向我言,自古传至今。去州五十里,有峒郁森森。
陶家李家女,年各胜巾衿。恍惚若逢遇,相与登崎崟。
一朝作蝉脱,英魂不坠沉。乡人共祠之,彷佛来顾歆。
水旱祷辄应,民吏同所钦。此宫乃行宫,春秋荐诚谌。
言已叟仙去,四望祛烦襟。荥山直南耸,龙岳山朝壬。
越王连佛子,密山秀孤岑。回环万峰峦,插云皆玉簪。
滔滔两川流,会合通梧浔。渔舟糁木叶,城郭几突黔。
虚徐韵长松,飞鸣集珍禽。须臾烟霭青,遐迩浮祲祲。
变化纷见门,饮酒时一斟。我罪贷五鼎,我躯重千金。
虽居瘴疠乡,肯使瘴疠侵。囊衣完旧裾,匣剑存初镡。
气听谢耳力,谁到无弦琴。子期久冥漠,天地为知音。
中和王度新,祈招咏愔愔。赐环谅匪朝,聊以写我心。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