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秋萧索

宋代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悲秋 孤独 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注释
⑴孤负:辜负。
⑵黄花:菊花。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  

黄机

黄机(1612-1686年)字次辰,一字澄斋,号雪台。浙江钱塘(今属杭州)金墩武林积善坊巷人。宋代福建莆田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使、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孙。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赠太傅、太师,谥文僖,赐祭葬于灵鹫山金墩武林白乐桥之南。► 1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皇太后升坐用《圣安》。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圣母有子,重光类禋。圣皇事母,感极天人。百辟在庭,九仪具陈。

礼容之盛,万国咸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台阳八景诗

明代钱琦

孤城百尺压层波,一抹斜阳傍晚过。急浪声中翻石壁,寒烟影里照铜驼。

珊瑚篱落迷红雾,珠斗栏杆出绛河。指点荷兰遗迹在,月明芳草思谁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同郭汾勷徐阔斋可庵游仙人洞

宋代杨灏

仙家在何处,洞口自长春。钟乳悬危坐,岩梯绝暗尘。

桃花迷远目,草色醉行人。徙倚夕阳晚,山村鸟语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徵甫在明入碧云寺寺僧导饮流杯池上

明代黎民表

鹫岭东回启石扉,岚光竹色递相依。亭前古柳如人长,木杪春泉作雪飞。

椿叶初齐供客饭,藓花犹碧染行衣。清凉此地堪招隐,久卧长安兴自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閒步

明代纪坤

白头不称作春游,刚被黄鹂唤不休。宿麦青时正暄暖,好花红处一夷犹。

能歌那得冯惟一,有酒且□刘武周。多愧田翁旧相识,芳郊记我跃骅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车行

明代李昱

南岸北岸声咿哑,东邻西邻踏水车。车轮风生雷转轴,平地雪寒生浪花。

借问老农何太苦,低头欲语还咨嗟。前月有雨田未耘,非其种者纷如麻。

县吏捉人应差役,令严岂得营私家。况当今月滴雨无,陂塘之水争喧哗。

虽如抱瓮沃焦釜,蹄涔岂足供泥沙。语罢踏车车转急,田水何如汗流湿。

老妻贷谷犹未归,力疾无奈吞声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宋代欧阳修

剥剥复啄啄,柴门惊鸟雀。
故人千里驾,信士百金诺。
闾巷欢呼共嗟愕。
顾我非惟慰寂寥,於时自可警偷薄。
事国十年忧患同,酣歌几日暂相从。
酒醒初不戒徒驭,归思瞥起如飞鸿。
车马◇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 雨窗夜坐

清代左锡璇

静对残灯一缕。触起离怀如许。独自不胜情,靠窗影儿为侣。

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黄机

黄机(1612-1686年)字次辰,一字澄斋,号雪台。浙江钱塘(今属杭州)金墩武林积善坊巷人。宋代福建莆田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使、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孙。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赠太傅、太师,谥文僖,赐祭葬于灵鹫山金墩武林白乐桥之南。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