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王介甫常州书

宋代梅尧臣

斜封一幅竹膜纸,上有文字十七行。
字如瘦棘攒黑刺,文如温玉烂虹光。
别时春风吹榆荚,及此已变蒹葭霜。
道途与弟奉亲乐,後各失子怀悲伤。
到郡纷然因事物,旧守数易承蔽藏。
搜奸证缪若治絮,蚤虱尽去烦爨汤。
事成条举作书尺,不肯劳人鱼腹将。
鱼沉鱼浮任所适,偶能及我为非常。
勤勤问我诗小传,国风才毕葛屦章。
昔时许我到圣处,且避俗子多形相。
未即寄去慎勿怪,他时不惜倾箱囊。
知君亦欲此从事,君智自可施庙堂。
何故区区守黄卷,蠹鱼尚耻亲芸香。
我今正值雁南翔,报书与君倒肺肠。
直须趁取筋力强,炊粳烹鲈加桂姜。
洞庭绿橘包甘浆,旧楚黄橙绵作瓤。
东山故游携舞娘,不饮学举黄金觞。
溪如罨画水泱泱,刺船静入白鹭傍。
菱叶已枯镜面凉,月色飞上白石床。
坐看鱼跃散星芒,左右寂寂夜何长。
乌栖古曲传吴王,千年万年歌未央。
莫作腐儒针膏肓,莫作健吏绳饿狼。
傥如龚遂劝农桑,傥如黄霸致凤皇。
来不来,亦莫爱嘉祥。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2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寒诗

南北朝刘氏(王淑英妻)

梅花自烂熳,百舌早迎春。逾寒衣逾薄,未肯惜腰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跋张舍人所收杨仲明天厩铁骢图

南北朝王寂

大宛山下汗血驹,麟鬐凤臆龙头颅。黑花细洒云满躯,倜傥不与驽骀俱。

黄金络头老京都,注目落日思长途。圉人仗箠不敢驱,似听马语方踟蹰。

呜呼龙媒已矣夫,林鸟恨对长风呼。谁能写照开新图,杨子妙笔非临摹。

愿君著意收画厨,风雨变化防须臾。乃翁丞辖翼帝车,月旦人物评锱铢。

亍金但赏骏骨枯,世上良马无时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刘世基用世基寄之忱韵

宋代谢薖

斲垩谁能鼻不伤,虎贲何取似中郎。吾人身健间何阔,昨日书来喜欲狂。

华屋不存长念昔,金蛇虽在莫干梁。几时烧烛留君语,更向东窗置一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越调】小桃红_淮安道中一

元代张可久

淮安道中

一篙新水绿于蓝,柳岸渔灯暗。桥畔寻诗驻时暂,散晴岚,依微半幅云烟淡。杨花乱糁,扁舟初缆,风景似江南。

秋宵有怀

满庭落叶响哀蝉,秋入生绡扇。池上芙蓉锦成片,雨余天,倚阑只欠如花面。诗题翠笺,香销金串,罗帐又孤眠。

游仙梦

白云堆里听松风,一枕游仙梦。相伴琼姬玉华洞,锦重重,觉来香露冷衣重。长桥彩虹,空台丹凤,花影月明中。

春思

燕南雁北几相思,无限相思事。两袖啼痕粉香渍,牡丹时,日长不见音书至。东墙柳丝,知人独自,憔悴舞腰枝。

秋感

锦书红泪两三行,血点花梢上。小字平安寄无恙,雁成双,玉奴更上西楼望。月明绣窗,灯昏罗帐,今夜梦才郎。

寄春谷王千户

紫箫声冷彩云空,十载扬州梦。一点红香锦胡同,倚东风,娇花宠柳春权重。鞭催玉骢,酒携金凤,半醉月明中。

春深

一汀烟柳索春饶,添得杨花闹。盼煞归舟木兰棹,水迢迢,画楼明月空相照。今番瘦了,多情知道,宽尽翠裙腰。

秋江晚兴

锦鸳凉羽翠莲香,船舣秋江上。别后佳人想无恙,暮云长,雁归曾倚西楼望。红衫旧腔,花钿新样,封寄柳枝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安南头目陈光瑾韵

明代王缜

三尺龙泉紫气腾,一生志节有谁淩。凤归宵汉鸣朝日,龙引云雷起冻冰。

未许豳诗留久住,直从羲卦利冥升。安南信是诗书国,英俊中朝见未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薛公岩

明代李江

学得逍遥半日閒,层岩万仞我来扳。寻诗自有眼前句,着足更无头顶山。

阆苑移来天外处,蓬莱飞入洞中间。山灵知道书生意,袖拂青云马上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朝叹

明代皇甫汸

二月春深煖未回,花时犹未见花开。宸游唐后浑嫌晚,怪得传教内使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峡山飞来寺

明代李兆龙

昔人传有白猿洞,此地空遗碧玉环。白猿不知何日去,玉环早已出人间。

长松百尺跨短壑,飞鹭几点起前湾。借问山人何年往,云生谷口欲忘还。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