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222篇诗文
词赋余情耳。恨未能、题象郡柱,勒燕然字。老大头颅虚自负,羞对林泉逸士。
功与过、俱难归己。冠盖仓皇南渡后,问长淮、草木兵谁起。
夷甫辈,是何志。
湖山信美平如砥。莽胡儿、临江饮马,不曾怀忌。青眼高歌目余子,天造英雄时势。
风景纵、新亭无异。急劫危棋犹缩手,忍炎黄、遗胄终陵替。
民族耻,镂心识。
山之赤精石流丹,巢繇服之生羽翰。太玄赨黄作杯好,持酌酥醪颜不老。
此杯不是芙蓉砂,君应得自神仙家。杯名甚美名紫霞,雄黄一朵雕桃华。
连枝带叶大如掌,色似夭桃花两两。白石床中无此丹,此杯乃是丹干长。
君今为寿见君情,自此觥船不用擎。百花仙酝频催酿,与尔林中日日倾。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