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至丰家市读商老诗次韵

宋代释德洪

杨柳护桥春欲暗,山茶出屋人未知。冒田决决走流水,小夫铲塍翁夹篱。

雪晴春巷生青草,烟湿人家营晚炊。心疑辋川摩诘画,目诵匡山商老诗。

夜投村店想清境,蛙满四邻檐月移。卧看孤灯心耿耿,呼童觅纸聊记之。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祁阳黄宰

宋代胡宿

邑控三湘远,帆经百舍迟。天文瞻翼轸,江色泛涟漪。

丹阙倾心恋,苍山举目疑。欢杯凭秫米,骚思托兰旗。

竹律宽无害,琴堂静不欺。期年行奉诏,虎帐对尧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

宋代葛立方

天佑於皇宋,时生柱石贤。
余光承祖祢,秀气禀山川。
应物心如水,临机直似弦。
孔书穷竹简,羲易玩韦编。
记问诸儒竦,声华六合传。
虎闱书考异,蟾窟姓名先。
文卷惊严助,经师拜郑虔。
刊仇饱黄卷,迁擢冠青钱。
稠叠膺神恉,澄清出使旜。
陪都佐留钥,东道握兵权。
惨淡胡尘暗,低回汉节坚。
肃陈鹅鹳列,坐困犬羊膻。
潜拔淮阴帜,争加祖逖鞭。
力遮江国路,坐沮逆陲烟。
气概青云上,忠诚紫盖边。
龙飞逢履位,蛇辅喜差肩。
遭际风云会,寅缘雨露偏。
紫荷跻法从,碧落耀卿联。
揆事符中扆,论文动细毡。
北扉领浴殿,夜直履花砖。
将略惊颇牧,纷言粲许燕。
覆袍分蜀锦,归烛烂金莲。
左辖精搜选,中原付斡旋。
凤池邦本正,虎帐国威全。
七校兵屯壮,三吴节制专。
金瓯升揆席,玉铉焕台躔。
治欲追三五,时方会半千。
虱臣惊内变,象阙倏妖缠。
智洗虞渊日,忠扶杞国天。
朝廷终不改,宗杜复安然。
宰路连三入,官荣笑九迁。
和戎频魏绛,遣使屡张骞。
功纪旗常外,忠居令甲前。
两仪归燮理,万化入陶甄。
少戆卑周勃,伤苛小薛宣。
暂迷商野梦,来泛霅溪船。
偃息聊三辅,蕃宣表十连。
敬亭青巀巀,泾水碧涟涟。
衮绣看于迈,锋车伫式遄。
黄麻重拜相,又见中兴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春山课即事书怀十二绝 其三

明代郭之奇

山色平分草色,风音尽入松音。为斯远坐相悦,是以迟留独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月十三,书所见

清代刘鹗

天历二载春客燕,河清海晏消戈鋋。上林四月风日妍,乘舆思乐游龙船。

凤辇并驾花云軿,骑麟翳凤骖群仙。鸾旂属车相后先,牙樯锦缆相蝉联。

万马杂遝蒙锦鞯,千官扈从控紫弦。和风不动舟徐牵,琼童玉女歌采莲。

黄门传宣奏钧天,龙伯国人夜不眠。金支翠旆千花钿,光怪出没明遥川。

红云翠雾覆锦筵,青鸟飞去当帝前。珍羞玉食罗纷骈,驼峰骆乳繁馨鲜。

御炉紫烟浮龙涎,金瓯璚液凝醴泉。才人歌舞争取怜,南金蜀锦轻弃捐。

龙颜一笑春八埏,臣子拜舞呼万年。呜呼!吾皇圣智轶汉宣,但恨子虚之赋,无一能为君王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霄宫

宋代朱翌

委委曲曲山九锁,巍巍堂堂天一柱。
灵官跨龙山洞来,仙人驱虎载箬去。
泉流两山鸣玦,夜坛星辰可手摘。
世间何限真人祠,身未尝到衔空结。
一日来游岂偶然,草中更识天荷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钱伸仲

宋代葛胜仲

四年五度访郊村,苜蓿羹稀不厌贫。清韵喜逢须展戟,奥篇仍睹笔书银。

一筇岩壑幽栖地,五两江湖自在身。他日愿陪鸡黍社,贵邻应不买增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二十三

宋代李之仪

数亩田荒积渐耕,常忧坝损害垂成。传闻赵魏推盟主,便觉如云照眼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涪州怀伊川涪翁两先生

宋代李曾伯

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
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
二公皆以人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
卒今江海流落地,化作文物声名乡。
涪南僻在巴子国,地绝中州少人物。
天将儒道淑是邦,曾向先朝处羁客。
河南夫子间世贤,山谷老叟人间仙。
一时辙迹相继至,顿使光价增山川。
尝嗟道从孟轲死,一贯谁能接原委。
又嗟诗自杜甫亡,四海谁能造诗垒。
幸生伊洛续圣传,鸢鱼遂复穷天渊。
从而江右振余响,清庙又得存遗弦。
今踰元佑二百载,草木涪人尚知爱。
文章性命虽匪倖,气象风流久皆在。
惜乎两公生盛时,下与屈贾同驱驰。
涪人则幸公不幸,天下应怨涪人私。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