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177篇诗文
君诗素雄放,出语秀不俗。更读病中吟,清婉犹可录。
自愧鲁钝者,文字每见辱。有取定乡闾,馀事亦何足。
夫子饱书史,屡晒便便腹。蓄深故发远,诗成惊众目。
我诗虽不少,俗马空多肉。赖遇秃毛发,苟仕安得禄。
所至有青山,是处堪藏育。行当拂衣去,此志吾已卜。
君须更勉旃,当以谦自牧。功成还故乡,竹杖巾一幅。
永从林下游,此诗无厌读。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