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秋山行

唐代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秋天 写景 愁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儿已经疲惫,我下马水我在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
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在其中行走。
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秋雨,青石路面上没有一点尘土。
在这岁暮时节,心中百感交集,一切声音都让人悲怆愁闷。
鶗鴂昨晚在不停鸣叫,蕙草已经渐渐枯黄凋落。
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难以言说的艰苦辛酸。

注释
飒飒(sà):风声。
旻(mín):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参考资料:

1、 梁川等 .唐诗三百首鉴赏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184-185 .

赏析

  此诗描写了暮秋时节,诗人独步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映衬了作者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如有人”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泗上 其三

宋代杨时

闻道河流闭,逢人每问津。天高云羃羃,风细水鳞鳞。

未种江陵橘,空思千里莼。且邀明月伴,相对解纶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中杂纪 其七

元代王冕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
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
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吊刘龙洲墓

明代卢熊

征衣破帽老骑驴,籍甚才名总不如。
发愤每陈平虏策,匡君曾上过宫书。
苔封断碣秋烟外,草暗荒祠劫火余。
欲奠椒浆歌楚些,西风落日更踌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避乱石鸡村同载谋小憩四首 其四

明代王夫之

仇池九十泉,桃源千万树。古人丧乱中,自选林泉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

宋代吕胜己

日月无根,循环常共天难老。世间扰扰。只见闲烦恼。
满酌高吟,便是今生了。还知道。旧时官好。几个新华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荣国生日四首·四之一)

宋代张纲

罗绮争春拥画堂。翠帷深处按笙簧。宝奁频炷郁沈香。
海上蟠桃元未老,月中仙桂看余芳。何须龟鹤颂年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阴雨六韵

宋代项安世

滨水地钟湿,关门时过春。读书无气力,看字费精神。

阴雨便高枕,泥涂阻故人。小诗随意就,情话与谁亲。

返照轻霞出,明朝霁色新。辛勤愧田父,江上晚耕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使日杂诗 其十四

清代郑孝胥

炉韝原知属化工,阴阳为炭碧兼红。谁能发问谁能对,子厚灵均祇两雄。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