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
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
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奉:敬词。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荒城:荒凉的古城。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
参考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3篇诗文
茗能祛肉毒,又能解宿酲。肉毒中身浅,中心当奚平。
举世皆醉人,谁为沃寒清。我无此二疾,携瓶趁早春。
出山云作沫,拂水暖猋轻。岂直扶颜色,将以濯馀生。
武夷栽自昔,至今空知名。不可献天子,萱带徒自荣。
当时苏学士,极口羡甘馨。
寒山翼径来,环径绕清泚。越冈若异态,共是此溪水。
野桃缭乱开,翠筱密于芑。苔锢荒碑断,芦封古桥圮。
垝垣三四见,萧萧一城峙。两水合汀际,孤舟向沙舣。
度津入古垣,曲巷仅容履。喧寂虽各殊,台笠尽入市。
纵怀乞米书,施之得糠秕。坡公煮肉法,于此无可使。
烦襟郁愁滋,恍然望溪水。明月牛渚情,适有袁夫子。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