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世事多好还,往躅端可视。崟岩辉奇功,颇愧文王肆。
他年焚舟来,几作涂炭坠。驷马岂及追,我今亦如是。
狂言编虎须,得报逾掐鼻。平生储春芽,美恶初一意。
浊氛腾墨云,君舌故历试。小龙落几前,毕竟不知异。
方欲事烹煎,姜盐以为使。赖君呼回头,丝桐识秋思。
会当扫南轩,石铫沃清泚。从此师金人,三缄诚有味。
忆昔东皋上,予尝扣岩扃。翛翛脩竹下,宴坐挹高清。
正见独一翁,孤标凛寒冰。嘉言罄前哲,四坐不厌听。
予时方好修,数数往亲承。开门见颜色,蔼然喜气盈。
风尘三十载,死生隔幽明。每与公言此,默默想仪刑。
公今大梅去,又复感中情。翁尝此中住,灵踪杳冥冥。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