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田家

唐代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注释
斸(zhú):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参考资料:

1、 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1
2、 任三杰 .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

赏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

  

创作背景

  在唐末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而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聂夷中的《田家》一诗,其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35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王右辖许送酒久而不到以诗戏之

金朝王启

燕酒名高四海传,兵厨许送已经年。青看竹叶应犹浅,红比榴花恐更鲜。

枕上未消司马渴,车前空堕汝阳涎。不如便约开东閤,一看长鲸吸百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凯歌词九首 其九 烛龙

宋代耶律铸

封略谁容限烛龙,终将天地入牢笼。云兴飙起威名将,也好先收弟一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华亭 其一

元代王庭筠

帝遣名山护此邦,千家瑟瑟嵌西窗。山僧乞与山前地,招客先开四十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赵藩参

明代黎民表

衡门车马喜相投,高谊应怜水石幽。珠浦波光摇远树,玉山云气过高楼。

笑移杖履同三径,怅望风烟恨九州。知为苍生须强起,林泉安得遂身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卦口 其一

明代吴与弼

流光又值大寒时,清夜閒吟卦口诗。薄暮江头疏雨歇,云开莫怪月来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巡歌二首 其二

明代谢榛

南楚旌旗合,黄尘走百官。天王重巡幸,民物识艰难。

驰道春风动,行宫夜月寒。万年垂拱意,歌颂入长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还家

清代金和

还家翻似客,儿女一时喧。乱阁囊常碍,新支榻不温。

缝裳促冬线,剪烛恋宵尊。几日听江雨,征帆又在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作

宋代俞紫芝

郁郁襟怀怨别离,凤楼西角正斜晖。洞房风细春华暖,落尽碧桃人未归。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