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子西出按宣大 其三

明代李舜臣

清边知有志,慷慨赴戎行。沙碛行荒塞,风云控朔方。

角弓弯汉月,铁骑猎边霜。万里狼烽靖,归来凯奏长。

李舜臣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诸儿

明代顾璘

居常理家教,怪尔远诗书。对面起嗔恚,恩情乖本初。

朅来远离别,音耗閒居诸。岂无公家饭,念尔靡来胥。

童孙及稚子,渐已分龙猪。苟能应门户,岂必乘轩车。

天意难预识,多忧徒自拘。采衣但在目,至乐固无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梁贤巽公房

唐代齐己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吹苑野风桃叶碧,
压畦春露菜花黄。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明代高启

列藩遏戎乱,驻钺实此州。
如何杀大将,王师自相仇。
我来乱始定,城郭气尚愁。
又闻有邻兵,仓卒岂敢留。
促还出西门,天寒绝行甗。
古戍暗雨雪,旌旗暮悠悠。
野屋闭不守,泽田弃谁收。
居人且奔逃,游子安得休。
逶迤苍山去,泱漭玄云福人虎争夜行,风榛啸岩幽。
我徒戒相亲,一失未易求。
饥拾谷口栗,寒烧涧中槱。
神迷路多迂,再宿达海陬。
虽尝登顿劳,幸免迫辱忧。
圣尼畏于匡,嗟我敢有尤。
但惭去越早,不遂名山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仙人篇

明代李梦阳

何者一老翁,耳垂两肩绿瞳方,来此芙蓉峰。招我同行,耸身即老翁。

授我玉柈丹,携手游洪濛。东至泰山颠,飞瀑杨膏波,青松荫石关。

饥叽掇瑶草,渴饮玉屑泉。晨朝吸沆瀣,夕憩若木间。

俯视九区内,伤心泪九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凭喜闻招郭延年同饮白鹿社

明代张嗣纲

白鹿山河一径开,故人载酒共徘徊。寻幽觅得南隅社,招饮同倾北海杯。

好雨池边沾席过,清风江上逐人来。留题赋就翩翩雅,尽是河东八斗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冰箸

清代王季珠

旷野沙埃不染纤,琼筵高敞制精严。未容借拨泥炉火,曾否先尝玉匕盐。

稚子耐寒排一席,天公表直系重檐。双双巧具凭空造,同样心思乃尔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题翁卷山居

宋代徐照

山中白日无尘迹,只有啼禽在树头。
上蚁上鞋行径叶,楝花黏手掬溪流。
高吟未许常人学,清福多庆积世修。
新茗一瓶蒙见惠,家童言是社前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致政沈通直 其二

宋代孙觌

小隐疏三径,浮荣寓一沤。岁阴驹隙过,文采豹皮留。

不踏邯郸道,聊追汗漫游。菟裘应好在,千载寄风流。

李舜臣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