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人间苦炎热,君家窗户凉。人间苦埃壒,君家如潇湘。
入门洞真趣,绕户皆筼筜。华月筛碎金,鲜风戛丛琅。
初疑低地碧,忽观拂云长。不倚见特立,侧挺终弗僵。
弗延醉名流,只著雏凤凰。奇草时自芬,幽兰时自芳。
歌鸟时自新,风玉时自锵。枯榆与老柳,莫蔓夫子墙。
墙固不在高,赐也不足方。市声辟三舍,苔痕宽一方。
衡斜露头角,扶疏严奥堂。凉薰入冰弦,古轸横石床。
悠然于此时,物我各两忘。孰辨桀与蹠,更说羲与皇。
无人不种花,长恐负艳阳。我则异于是,无复相较量。
藏春在怀袖,不使蜂蝶狂。愿结虚心友,晚节同苍苍。
晋水闽山,问何事、偏钟吾子。要识苍天为斯世,付君材美。
壮志平生应不负,明时有主方如此。忍徘徊、故里恋衡茅,怀桑梓。
古冀域,今残矣。全晋地,民劳止。正倚人整顿,解悬思治。
六郡籍兵边未静,四郊多垒臣当耻。岂商量、富贵效时情,相哓诡。
生子当如马伏波,天南铜柱高嵯峨。文章迈伦功盖世,显扬事业应如何。
古来将相多崛起,风云应运良有以。山川岳渎钟瑰奇,城则陶城水文水。
水清蚌腹珠夜光,男儿七尺眉最良。中原射策推第一,云州建节鹰初扬。
此身许国还将母,征衣取作斑衣舞。当宁论功及所生,黄麻墨敕传天语。
天语煌煌出綍纶,华堂画锦何缤纷。兰孙高折一枝桂,雏凤还生五色文。
东南多垒须仁将,我公久贮苍生望。棨戟遥临瘴海边,瞻云陟屺增惆怅。
临行受命曾书绅,忠孝大义何谆谆。矢心矢志报明主,孺慕难忘白发人。
人生有子万事足,含饴弄孙增百福。孟母宅边佳气多,南人岭外欢声祝。
棘门有客曳长裾,将军知我狂接舆。高歌一曲望风拜,礼虽不足心有馀。
殷勤报语登坛客,云台为尔虚前席。翟茀不来长倚门,翘首云鹏振双翼。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