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碧天高稳,飏晴烟、顿觉繁华都了。燕舞莺啼成往迹,回首春光草草。
一卷风帘,数行疏柳,写出秋怀抱。凭栏心事,漫将收入残照。
门外江水溅溅,分流到海,知有路多少。送得年前分梦去,依旧怨怀难扫。
寄隐无山,埋忧无地,独向天涯老。待寻霜剑,夜深长伴吟啸。
古人偏爱竹,种不虚一席。相将共忘年,敢惮培且植。
君家占何方,容易来秀色。薙草出明轩,翛然耸修碧。
剪梢畏风摧,留叶期凤食。从兹两茧足,闭户忘所适。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