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穹标千朱鸟,嵓镇峙黄甸。迢递屡劫馀,旷望千里见。
威神翊栋宇,丹梯凌栈齴。隋荒戒不远,秦馀迹可践。
宇内骋良图,异人侧延盼。混迹渔樵流,中备帷幕选。
叱咤兴风云,指麾定京县。岂徒人谋胜,寔以觉力显。
曩基有增饰,故池仍重穿。金骨永不焚,智灯夜犹炫。
弓剑归鼎湖,丹书閟净院。古瓦苍鼠窜,寒林夕鸟啭。
玄运有兴衰,浮生信露电。迷川藉津航,尘海孰漂转。
穷途创奇观,临风泪如霰。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