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东圃老翁壁

明代高启

燕雀各已乳,飞飞风日暄。
一径入桑苎,几家同灌园。
莫将当世事,闲与老翁言。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9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归

金朝李汾

扰扰王城足是非,不堪多病决然归。只因有口谈时事,几被无心触祸机。

日暮豺狼当路立,天寒雕鹗傍人飞。终南山色明如画,何限春风笋蕨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梢青 客至

宋代张夏

溪上人家,对桥通市,易贾鱼虾。雨后担泉,花时载酒,有客寻咱。

莫嫌斗室卑洼。尘不到、窗前碧砂。句里沩山,篇中秋水,话彻昏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柳八首(一作杨柳枝)

唐代温庭筠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 其一

宋代宋庠

一世文为伯,三阶象有光。何言隆栋吉,忽叹夜舟藏。

襚礼朝颁册,哀音路过丧。善人今不与,神理太茫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琴

宋代楼钥

渊明有琴本无弦,白傅偏喜听人弹。
不如空中风度曲,随风往来声断续。
非宫非商从君听,不中律吕无亏成。
大如角韵来孤城,细似蚓窍苍蝇声。
华亭夜鹤圆吭清,颤动长引寒蝉鸣。
或疑凤咮叫霄汉,又恐仙佩云中行。
使其似曲无别调,安得自在声泠泠。
蛙喧尚谓胜鼓吹,牛鸣犹以黄钟称。
丝不如竹亦漫语,赖此七窍俱珑玲。
幽人院静新凉生,八风不问来纵横。
短簟六尺午睡足,仿佛神来传广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吴采臣粮宪九日书怀 其一

明代释今无

秋江云物向人佳,转觉空濛动素怀。九陌行尘驱铁马,三山仙路隔芒鞋。

鲈莼不用催归桨,蒟酱聊同赋水涯。海上青骡原健足,肯教身世叹秦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哀诗 其三 唐韨臣明经

清代黄遵宪

呜呼汉家厄,十世到我皇。上承六七圣,德泽遍八荒。

麛裘三月政,讴歌不能忘。忽传有疾诏,遍求千金方。

千人万人和,重鼓女娲簧。珠襦坐武帐,奔走何跄跄。

神鹊衔果来,天女实发祥。今当尧舜朝,益宜简元良。

恩赐太子衣,有心见厖凉。恻恻君弦声,晨寒哀履霜。

瀛台百尺高,远隔海中央。齐东野人语,传说多荒唐。

贼相与瞽师,发短心甚长。亟欲奉前星,高置中宫旁。

猪王一无知,好勇徒强梁。群小争拥戴,妄夸国富强。

待封狼居胥,同进万年觞。天适降神人,人人空拳张。

张我虎神威,何难驱群羊。家家白莲花,满城吹迷香。

直挑强邻怒,横纵国人狂。各国会师来,长驱莫敢当。

遂令《春秋》笔,天王狩河阳。呜呼当此时,国势如蜩螗。

东南外诸侯,亟亟宜勤王。上以肃宫禁,下以靖材枪。

外以杜邻责,免索岁币偿。奈和裘蒙戎,失路迷伥伥。

转令一匹夫,起为董公倡。遥闻誓群师,风云奉龙骧。

多鱼忽漏言,一纲归沦亡。画虎竟不成,刲羊亦无衁。

成败非所论,此志良可伤。人言秘筐中,别藏法三章。

意实主民权,假托尊王纲。又言三日谷,纵兵肆跳踉。

掳掠得几何,概许归橐囊。是皆莫须有,秘狱谁能详。

江南群盗蒌,纷纷说连衡。倘若出此策,自毁周身防。

铸铁成大错,引刀还自戕。明明勤王师,转以贼名扬。

君魂果衔冤,被发诉帝乡。援枹率犀甲,号召诸国殇。

请帝乘白龙,还我苍天苍。芒芒此禹域,滔滔彼汉江。

君听人间谣,处处歌堂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朴翁游兰亭韵

宋代姜夔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春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俛仰兴怀自昔同。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