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诗三十首·二十六

金朝元好问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赏析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赵民谣

先秦佚名

赵为号。
秦为笑。
以为不信。
视地之生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陵春·日醍醐长灌顶

金朝王哲

日醍醐长灌顶,丙反相亲。有琼浆与玉津。火养精神。地醒来寅地醉,九按三巡。子於金得味*。赏武陵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郊居 其四

宋代何绛

兹城何壮丽,别馆倚西隅。日夕秋风至,时闻剑戟趋。

放鹰追短草,饮马出长衢。惆怅思前代,常怀陆大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剡中唐郎中所居

宋代赵湘

古柳垂溪水,当门系雪舟。
开樽延白鸟,扫树带清秋。
阁上看华顶,窗中见沃洲。
寻常投刺少,来即是诗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东坡先生韵 其六

宋代张孝祥

我程可默数,中秋过江池。趁得江南米,新舂玉满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昨日召卿等自卿私第泛舟经景龙江游撷芳园灵沼闻卿有小诗今俯同其韵赐太师 其二

宋代赵佶

登山想见留云际,赏日还能傍水涯。对此已多重九兴,先输黄发赏黄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盘洲杂韵上 种秫仓

宋代洪适

种秫无多子,犹胜避俗翁。尽将供酿具,不复用青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柳 其一

清代郑世元

善和坊里信如何,蘸绿揉蓝动玉河。禁得轻寒一百六,倦扶头起为春多。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