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马诗

明代张家珍

久失飞黄马,空馀血战衣。可怜横草后,不得裹尸归。

力尽犹追敌,功高几溃围。年来生髀肉,梦尔泪频挥。

张家珍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夕月十首 其三 降神用《高安》。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溯日著明,丽天作配。洁诚以祠,礼行肃拜。光凝冕服,气肃环佩。

庶几昭格,祗而不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贡先生

明代唐之淳

先生京国来,称有母氏丧。问之几何时,二十余星霜。

八月发秦淮,九月下涛江。旦闻云海滴,夜视星斗芒。

短服双鬓秃,千里一苇航。山回指会乩,孤城水中央。

昔雉堞未建,今青青者杨。伤心至正末,四海沸鼎铛。

县官高不闻,藩将贪如狼。城守人自敌,乐祸甘不祥。

一家当此时,赤脚相扶将。水行乏舟楫,陆又无仆僮。

俄然母疾革,药石不可攻。暨乎属纩际,疾敛不及停。

藤皮束木匣,藁葬东城傍。对餐岂暇饱,欲哭且吞声。

奉父复西迈,乞食三吴中。三吴鱼米区,辛苦副所望。

一留日颇久,沈痛割中肠。越山岂不佳,不及我故乡。

故乡既已通,寒暑亦已更。蹉跎岁月晚,念之颠且僵。

松楸日凋摧,白昼狐狸鸣。死者若春雨,生者如晨星。

今日复何日,夙负始克偿。日出启母攒,恸哭天无光。

黄昏问娥水,又欲趣四明。云有一长兄,客死与母同。

翩翩两丹锳,逝欲共回翔。走也忝越人,知先生甚详。

先子昔筮仕,两子同榜名。先生文章族,冠盖望宣城。

公侯卿大夫,郡守尚书郎。下者仕州县,富贵莫与京。

先生蚤有闻,秀出子弟行。玉杯繁露学,曳履升其堂。

手中金仆姑,一发必叠双。大官走致馈,扫閤拜于庭。

执经问谁来,无非侯与公。家学远不替,新声日揄扬。

况先生孝弟,至性合天常。明神鉴在兹,母兄得返葬。

纷然鸱枭群,欻见孤凤凰。《白华》古笙诗,《棠棣》歌脊令。

锡类者颖叔,感寤于齐庄。善始必有终,天禄非所量。

宣之山峨峨,南湖水泱泱。玉衡夜插子,寒日朝在房。

少忍慎眠食,善达无咎殃。我歌代虞殡,窃喜还窃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湖竹枝歌四首 其四

明代胡应麟

双鹤徘徊几夕阳,孤山云水似潇湘。重游好探东风信,万树梅花舣雪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高阳台 春日得书

清代冒禹书

乍暖微寒,一天雨酿,黄鹂愁湿声声。小楼静悄,萧然日坐愁城。

不为伤春多怅望,无聊偏觉意难平。消磨尽、雄心壮志,空自悲鸣。

欣逢双鲤堪凭。记去时年月,往事分明。几番欲展,见重重密印层层。

多少閒情萦旧恨,闷怀未了怕还增。看光阴、年年虚度,却似浮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口驿

清代孙蕙

危峡束急湍,怪状拥滩路。划然敞一门,石齿一一吐。

舂声响奔崖,人语出深树。竹屋高连云,户户层巅露。

午峰接檐前,炊烟杂山雾。居者如穴鼠,出若翻孤鹜。

作息烽火馀,星散屯野戍。邮传今复增,力役连朝暮。

虽称阛阓民,无地谋生聚。岸侧见樵苏,十九无完裤。

潜语问士居,苦役兼苦赋。海上未厌兵,天远谁可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唐史 郭子仪

宋代韦骧

凌烟阁上中兴后,勋德光全属令公。鱼辈也知深用力,其如谦巽悟宸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题

宋代文同

鬓云双堕给明珠,窄窄罗裙短短襦。
闲把花枝起新样,满调金粉画文四输。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

唐代白居易

我是知君者,君今意若何。穷通时不定,苦乐事相和。
东蜀欢殊渥,西江叹逝波。只缘荣贵极,翻使感伤多。
行断风惊雁,年侵日下坡。片心休惨戚,双鬓已蹉跎。
紫绶黄金印,青幢白玉珂。老将荣补贴,愁用道销磨。
外府饶杯酒,中堂有绮罗。应须引满饮,何不放狂歌。
锦水通巴峡,香山对洛河。将军驰铁马,少傅步铜驼。
深契怜松竹,高情忆薜萝。悬车年甚远,未敢故相过。

张家珍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