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857篇诗文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种奇花种脩竹。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綵。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早岁成辞赋,君王诵子虚。自簪前殿笔,岂是茂陵居。
使以观风出,名因抗疏馀。外台仍衣豸,南国便羹鱼。
道路秦人策,江湖越绝书。行歌听榜枻,问士过桐庐。
海色长鲸截,霜威落雁疏。衔恩归有日,把袂意何如。
我欲乞襄阳,驱车岘山址。文吊杜征南,酒酹羊叔子。
披榛访二碑,事辞俱俊伟。高贤千载后,遗魄犹登此。
一官推不去,事故违愿始。不如造乾明,山名亦相似。
交流千斛乳,未减汉江水。遐眺真不恶,悲伤未烛理。
湮没与垂名,趋死皆一轨。我与同游人,痛饮共择旨。
生前一杯重,恨山无石髓。预忧名不传,却笑邹从事。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