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

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 6篇诗文

生平

早年经历

  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他平时除奉养双亲外,只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

投效庄宗

  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对他非常礼遇,后又荐为霸府从事。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将霸府文书全部委托给冯道,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

  同光

  

主要成就

  冯道曾主持国子监对《九经》进行刻板印刷,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冯道奏请唐明宗,以唐代开成石经为底本,雕印儒家《九经》,得到明宗批准,于当年开始印行。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九经》全部刻印完成,前后共历时二十二年。

  

参考资料:

名号解读

  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生前后世都引起争议,但现代却认为这个名号有双重含义:

  长乐指籍贯。冯道是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沧州市西)人,而其祖居在长乐(今河北省冀州市),《自叙》的开头就说:“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长乐二郡,历代之名实,具载于国史家牒。”冯道自称“长乐老”,犹如唐代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五代杨凝式自称“关西老农”,“长乐”、“四明”、“关西”均指本人籍贯。

  长乐含“永远快乐”之义。不过冯道的“快乐”,毫无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的意思,只是“劫后余生”的庆幸,“知足常乐”的自得。《自叙》说:“静思本末,庆及存……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在全文

  

轶事典故

貌类司空

  冯道在太原时与周元豹不睦。周元豹善于品鉴,曾对张承业道:“冯生没什么前途,您不可对他过于信任。”河东记室卢质听闻,对张承业道:“我曾经见过杜黄裳(唐朝元和名相)司空的画像,冯道的相貌与杜司空非常相似,将来必能充当大任,周元豹的话不值得相信。”

谏君和臣

  梁晋隔河对峙,郭崇韬因军中伴食人员过多,要求裁减闲散者。唐庄宗大怒道:“我连为效命者设食的自由都没有吗?那还是让三军另择主帅,我返回太原好了。”他当即命冯道起草文书,宣示三军。冯道犹豫良久,不肯下笔,庄宗在旁催促。冯道徐徐进言道:“如今大王屡建大

  

家庭成员

先世

曾祖父母

  冯凑,累赠至太傅。

  崔氏,追封梁国太夫人。

祖父母

  冯炯,累赠至太师。

  褚氏,追封吴国太夫人。

父母

  冯良建,官至秘书少监,累赠尚书令。

  张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妻子

  褚氏,德州户掾褚濆之女。

  孙氏,景州弓高县令孙师礼之女,

  
冯道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使还京作(诗凡五章,今仅存其一)

五代冯道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
门前双节国人嗟。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窦十

五代冯道

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放鱼书所钥户

五代冯道

高却垣墙钥却门,监丞从此罢垂纶。
池中鱼鳖应相贺,从此方知有主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